生長發育是一個延續而不等速的過程。生長激素沒有所謂的療程,要根據患兒的適應癥、身高較正常標準的差距、骨齡的情況、家庭經濟狀況等決定使用時間,一般情況下應至少治療6個月到一年,以觀察療效。具體要聽取主治醫生的建議,遵醫囑進行治療。
因每個家長的期望值不同,以及家庭經濟水平所限制,治療的療程也會有所不同。但是隨著年齡越大,治療花費會因體重的變化而增加。目前國際上,對于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療已經開始,所以說兒童期替代治療的目標是改善終身高,嚴格講生長激素的替代對于
生長激素缺乏的個體應該是終生的治療,只是劑量隨著年齡不同會有變化。
臨床對生長激素有效性的判定是,治療后年生長速率比治療前增加2厘米/年以上。
生長激素可以進行試用3個月,如復診后效果不佳,需要同主治醫生一同分析影響療效的因素。
需要提示各位家長的是:請不要進入這樣一個誤區,即“應用生長激素治療孩子就會快速長高”,其實這樣的想法不現實,也不符合自然科學規律。首先,從兒童生長發育角度講,身高的增長是相對緩慢的過程,不可能用藥后就達到“立桿見影”的效果。其次,關于臨床生長激素治療矮身材兒童有效性判定標準是:將患兒年生長速率較治療前增加2厘米以上即為有效。
生長激素療效影響的因素,與診斷、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生長激素峰值、第1年身高增長率、開始治療年齡、骨齡、開始治療時身高/開始發育時身高、父母身高SDS(靶身高)、IGF-I水平、生長激素劑量、治療持續時間、藥品保存、注射操作方法、生活習慣(包括飲食、運動、睡眠)等多種因素有關。生長激素療效不佳時,還需考慮:生長激素劑量不足、治療依從性差、生長激素粉劑產生抗體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合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、骨骺閉合或接近閉合、測量不準確、存在全身慢性疾病等因素。
孩子幾歲開始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效果?
身材矮小在臨床上強調“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”,孩子的年齡越小,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,孩子生長的空間及潛力越大,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;另一方面,矮小兒童的治療費用跟體重成正比,孩子的體重越重用藥劑量就越大,治療費用就越高。
國內矮小兒童接受治療一般比較晚,70%的年齡段在10-13歲,而國外矮小患兒的治療一般在6歲開始。